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黑洞,为什么我们要寻找它?

  2001年3月29日,人类第一次在银河系边缘发现黑洞。那么,为什么要寻找黑洞呢?

  二三十年来,“黑洞”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作为理论预言的一种奇特天体,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

  什么是黑洞?早在1798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以牛顿力学为基础,预言宇宙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天体:一个密度像地球,直径比太阳大250倍的亮星,由于它自身引力,将会使它的任何光线到不了我们这里,由于这种原因,很可能使得宇宙中最大的明亮天体也会变得看不见了。他称这种天体为“黑暗的一团”。1916年,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提出引力使时空弯曲的原理。不久,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求解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方程时提出,存在着一种不旋转、不带电、球对称的天体——黑洞。

  史瓦西算出,当一颗坍缩的星体的半径R缩小到R=2GM/C2时,就会成为黑洞。这里M表示坍缩星的质量,C为光速,G为引力常数。根据这个公式,假如把太阳压缩成一个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只有3千米左右;如果M是地球质量,地球被压缩成黑洞后的半径只有0.89厘米!这时每立方厘米的物质质量高达20万亿吨以上。

  黑洞具有强大的引力,由于它没有发出任何辐射,所以不可能直接被我们观测到。正因为如此,过去几十年中,许多科学家为研究黑洞绞尽脑汁,仍然感到十分困惑、茫然。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类星体、脉冲星等重大天文发现的启迪下,黑洞理论又被人们提到研究日程上来了。

  近年,科学家认为,黑洞作为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其基本特征是具有一个封闭的边界,称为“视界”。外界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而视界内的一切却不能跑到外面来。有些科学家指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10亿个黑洞,那是从前许多代大质量恒星坍缩而形成的。人们之所以至今未找到这种天体,理由还是黑洞的引力场太强了。有人甚至幽默地说,我们可能就生活在包括我们整个宇宙在内的一大黑洞之中。作为广义相对论的发展和应用,现代黑洞理论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天文学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黑洞,但是,由于它的强大引力会影响到附近天体的运动,比如说,物质在落向黑洞、接近而尚未抵达其视界时,能释放出强的高能X射线或者γ射线,由此可以推测黑洞的存在,或者说为搜寻黑洞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天鹅座X-1这个强X射线源是很著名的,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它是最有希望的黑洞候选者。它有一颗看不见的伴星,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8~10倍,密度相当大,如此质量和大小的天体正好与伴星为黑洞的要求相符。但是要最终确定天鹅座X-1这个双星的伴星是否为黑洞,尚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果这个黑洞一旦被证实,那将是最为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