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为什么有的手榴弹有长柄,有的手榴弹则没有?

  1904年1月13日,日本对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保全中国满洲领土,承认朝鲜在俄国利益范围之外。俄国坚决不同意。于是日俄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战争中,发明了一些新的武器和战术,手榴弹就是其中之一。

  手榴弹是一种人们非常熟悉的小型爆炸武器,因其形似石榴而得名。它依靠爆炸产生的破片和冲击波杀伤有生目标、毁伤装备器材,具有结构简单、轻便、用途广泛等特点。在民间,人们又将一些威力巨大的无柄手榴弹称为“手雷”。

  和枪械相比,手榴弹的历史更为悠久。中国唐代后期,首次出现了用于守城的手榴弹——“火球”。随后,利用火药实施燃烧、发烟、放毒、爆炸等手段的手投弹药开始得到应用。到14世纪末,随着蒙古军队远征欧洲,手投弹药也开始在欧洲盛行。在枪炮问世以后,手榴弹曾一度受到冷遇,发展也停滞下来。直到20世纪初,随着堑壕战的兴起,手榴弹又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

  据史料记载,现代手榴弹的复兴大概要追溯到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当时,交战双方利用炮弹弹体、弹箱、罐头盒等大量改制原始手榴弹。基本结构为采用弹体盛装炸药,并用导火索控制引爆时间。从当时的作战记录来看,手榴弹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仅次于机枪和铁丝网,在步兵武器中位列第三。从那时起,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开始大力研发各类手榴弹。

  根据用途,手榴弹一般可分为主用手榴弹、特种手榴弹和辅助手榴弹。主用手榴弹靠冲击波和破片杀伤敌人;特种手榴弹主要指执行发烟、纵火、反坦克等特种任务的手榴弹;辅助手榴弹指起照明、教练等辅助作用的手榴弹。主用手榴弹又可分为进攻型、防御型和攻防两用型三种。进攻型手榴弹的重量较轻,威力相对较小,临界安全半径小,可在投掷的同时继续前进,不需要隐蔽;防御型手榴弹的重量较重,威力相对较大,临界安全半径大,投掷时必须隐蔽起来。攻防两用型手榴弹的重量和威力适中,既能满足进攻时破片不伤害投弹者的要求,又能满足防御时杀伤威力大的要求。有的手榴弹,如德国的MD51手榴弹,设有预制破片套筒,装上套筒就是防御型手榴弹,卸下套筒就是进攻型手榴弹。

  如果从外形来简单加以区分,常见的手榴弹则可以分为有柄手榴弹和无柄手榴弹两类。

  有柄手榴弹中最著名的是德国20世纪20年代研制的STG24手榴弹,它由圆柱形铸铁弹体、拉发火延期管、雷管、木柄和炸药等部件构成。使用时从木柄尾部猛力拉出拉火线,通过拉火线部件摩擦发火,点燃延期药(延期时间为4~5秒),进而引爆雷管和炸药。稍加改进后的STG39手榴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生产的木柄手榴弹大多采用这种结构。

  无柄手榴弹中最典型的是英国的米尔斯手榴弹和美国的MKⅡ型手榴弹。米尔斯手榴弹由铸铁弹体和杠杆式延期引信组成,内装TNT和硝酸钡混合炸药,引信延时约4秒。使用时,一只手握弹,同时握住保险杆,另一只手拔去保险销,投掷手榴弹的同时,保险杆飞离弹体,击针在压簧作用下击发引燃延期药,最后引爆雷管和炸药。

  美国的MKⅡ型手榴弹,应用广泛,它采用卵形铸铁弹体和翻板式延时引信,弹体外刻槽,形似菠萝,俗称“菠萝”手榴弹。刻槽的目的是为了在爆炸时弹壳能沿槽碎裂,以增加破片的数量。一般士兵投掷距离约30米,杀伤半径达10米左右,因威力大而几乎成为“手雷”的代名词。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