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朗读

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鸟台。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

相关诗文: 殿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译文及注释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是宋代曹彦约所作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李舍人离开修史之职,多次迁徙,最终辞官归隐的情景。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丁未年间,慈恩盛世,李舍人从容地来到这里。
一直从事修史之职,后来三次迁徙到鸟台。
回忆起这段时光,心情才能变得美好,可如今他带着衡器离去却再也不会回来。
恩泽与荣华频繁而来,但晚年却遭遇了许多不幸之事。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舍人的经历,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李舍人个人的遭遇。丁未年间,是指宋徽宗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慈恩盛世,意味着社会繁荣、国泰民安。然而,李舍人虽然在这个盛世中从容地来到故殿修史,但他却多次迁徙,最终放弃了官职,选择了隐居。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残酷和不稳定性。

诗中提到的衡器是指衡门,它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李舍人离开时带着衡器,意味着他不再追求权力和地位,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描述了李舍人晚年的遭遇,尽管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但晚年却遭遇了不幸和悲哀。这呼应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转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舍人的命运转折和人生抉择。诗人通过描绘李舍人的经历,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李舍人在盛世中追求功名,但最终选择了离开,回归本心。诗词通过对李舍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与地位的反思,以及对于追求内心真正追求的呼唤。

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意象,如慈恩盛世、衡器、恩荣和晚遇有馀哀等,使诗意更加深远。通过对比,诗人将社会的荣华富贵与个人的幸福和心灵追求对立起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李舍人的命运描写,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感悟。这种感悟超越了时代和个人的局限,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普遍的艺术价值和人生意义。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读音参考

gù diàn zhuàn xiū shǐ lǐ shè rén wǎn zhāng èr shǒu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

dīng wèi cí ēn shèng, cóng róng zuì hòu lái.
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yī cóng cí mò shòu, sān xǐ rù niǎo tái.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鸟台。
jì dòng shí fāng hǎo, chí héng qù bù huí.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ēn róng pín chū fú, wǎn yù yǒu yú āi.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

曹彦约诗文推荐

儒风一变至于道,此是尧夫未识儒。除却儒风如更有,将驴骑了复寻驴。

心里虚明象太空,乾坤日月总包笼。从来个片闲田地,难定西同与北东。

可笑禅流错用心,或思或罢两追寻。穷年费煞精神后,陷入泥涂辗转深。

此心用处没踪由,拟待思量是讨愁。但只事亲兼事长,只如此去莫回头。

勿学唐人李杜痴,作诗须作古人诗。世传李杜文章伯,问著关雎恐不知。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嘉。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支家。

诗痴正自不烦狼,只为英才辄堕中。今日已成风欲后,后生个个入樊笼。

此道元来即是心,人人抛却来求深。不知求地翻成外,若是吾心底用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