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咏史二十一首朗读

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
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
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
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
天潢不垂云,中夜起叹息。

诗文主题:愠色献玉叹息
相关诗文:

咏史二十一首译文及注释

《咏史(二十一首)》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穷而不幸的时代背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感慨和悲叹。

诗词中的“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描绘了人们生活在贫瘠的环境中,草木蔓延,街巷荒凉,这种荒芜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困顿和衰落。

诗中出现的“抱膝人,疏粝不充食”表达了人们生活贫困,衣食不足的艰难处境。他们身穿破旧衣裳,没有丰盛的饭食,生活质量低下。

“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表明人们即使过去曾有过一些荣华富贵,但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尊严,不因贫穷而低头。

接着,诗词中提到“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这是对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的提及。这些人物在贫寒之中依然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他们不愿以卑微的身份去迎合权贵,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洁的敬仰和羞愧。

“天潢不垂云,中夜起叹息”则是诗人在夜晚仰望天空时的感叹。天空晴朗,没有一丝云翳,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无限的悲凉和无奈,他对时代的困顿和社会的不公深感忧伤。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贫困的生活和对美好过去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困境的感叹和无奈。同时,通过提及高尚的人物形象,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敬仰与向往。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困苦生活的关切,以及对美好生活和高尚品德的渴望。

咏史二十一首读音参考

yǒng shǐ èr shí yī shǒu
咏史(二十一首)

bì mén yì péng hāo, qióng xiàng jué mǎ jī.
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
zhōng yǒu bào xī rén, shū lì bù chōng shí.
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
róng huá guò fú āi, bì fú wú yùn sè.
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
xiàn yù bǐ biàn hé, kòu jiǎo xiū níng qī.
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
tiān huáng bù chuí yún, zhōng yè qǐ tàn xī.
天潢不垂云,中夜起叹息。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

刘基诗文推荐

浪动江淮战血红,羽书应不达宸聪。紫薇门下逢宣使,新向湖州召画工。

千林摇落暮天寒,短景经檐岁序残。口舌得官齐虏易,膏肓致疾上医难。无根荒蔓风飘急,阅世松乔气厚蟠。鸿雁随阳经远道,帛书何日到长安?

江上潮来风卷沙,城头毕逋乌尾讹。燕泥半湿昨夜雨,蛛网忽粘何处花。孤坐日月自闲暇,出门歧路空交加。漫将白发对芳草,目送去鸿天一涯。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梧桐生碧砌,密叶暗金井。惊心昨夜月,照见栖禽影。

槁叶寒槭槭,罗帐秋风生。凄凄侯虫鸣,呖呖宾鸿惊。美人抱瑶瑟,仰视河汉明。丝桐岂殊音,古调非今声。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露泣寒螀唁断魂,风惊檐铎语黄昏。羁愁悄悄成危坐,看尽空墙上月痕。

凉风西来天气清,云飞水落山峥嵘。发肤剥削棱骨生,鲜芳菸悒成枯茎。百虫哀号百窍鸣,凡有形色皆不平。成之孔艰坏厥轻,羁人含愁起夜行。列星满天河汉横,繁思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