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朗读

行殿峨峨出绿槐,琳房芝阙耸崔嵬。
管弦飘落人间去,幢节疑从天上来。
基业百年传圣子,黔黎四纪乐春台。
孤臣不得同鍼虎,未死心先冷若灰。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译文及注释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殿峨峨出绿槐,
琳房芝阙耸崔嵬。
管弦飘落人间去,
幢节疑从天上来。

基业百年传圣子,
黔黎四纪乐春台。
孤臣不得同鍼虎,
未死心先冷若灰。

中文译文:
行殿高耸,从绿槐树下走出,
华丽的宫殿和高耸的阙楼令人惊叹。
管弦乐声飘散到人间,
庆典的旗帜仿佛从天上降临。

百年的基业传承给了圣明的皇子,
黔黎百姓在四季的春台上欢乐。
孤臣无法与猛虎同行,
未死之前心已冷如灰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仁宗皇帝在景灵宫受到迎接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景仰和忠诚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宫殿的壮丽和庆典的热闹氛围,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荣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皇帝的祝福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诗中提到的“基业百年传圣子”指的是宋朝的基业传承给了仁宗皇帝,表达了对宋朝百年基业的赞美和对皇帝的称颂。而“黔黎四纪乐春台”则描绘了百姓在春天的庆典上欢乐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向往。

最后两句“孤臣不得同鍼虎,未死心先冷若灰”表达了作者的忠诚和无奈之情。诗人自称“孤臣”,意味着他无法与皇帝一同面对困境,而“鍼虎”则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力量。诗人表示,即使心中未死,但已经感到冷漠和失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灵宫的盛况和庆典的喜庆氛围,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景仰和忠诚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读音参考

sì yuè shí qī rì jǐng líng gōng fèng yíng rén zōng huáng dì yù róng yǒu gǎn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

xíng diàn é é chū lǜ huái, lín fáng zhī quē sǒng cuī wéi.
行殿峨峨出绿槐,琳房芝阙耸崔嵬。
guǎn xián piāo luò rén jiān qù, chuáng jié yí cóng tiān shàng lái.
管弦飘落人间去,幢节疑从天上来。
jī yè bǎi nián chuán shèng zǐ, qián lí sì jì lè chūn tái.
基业百年传圣子,黔黎四纪乐春台。
gū chén bù dé tóng zhēn hǔ, wèi sǐ xīn xiān lěng ruò huī.
孤臣不得同鍼虎,未死心先冷若灰。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诗文推荐

庭院深深深几许,[1]杨柳堆烟,[2]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3]楼高不见章台路。[4]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几度兰房听禁漏。臂上残妆,印得香盈袖。酒力融融香汗透。春娇入眼横波溜。不见些时眉已皱。水阔山遥,乍向分飞後。大抵有情须感旧。肌肤拼为伊销瘦。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梨叶初红婵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彻。谁教社燕轻离别。草际虫吟秋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唧唧复唧唧,夜叹晓未息。虫声急愈尖,病耳闻若刺。壮士易为老,良时难再得。日月相随东,天行自西北。三者不相谋,万古无穷极。安知人间世,岁月忽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