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

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朗读

结茅竹里似岩栖,面面窗开翠色迷。
长听雨来虚榻外,不知日转曲阑西。
奚奴扫地收新箨,吟客敲门看旧题。
几欲相寻无路入,鹧鸪何处隔烟啼。

相关诗文:

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明代陈颢创作的,题目为《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结茅竹里似岩栖,
面面窗开翠色迷。
长听雨来虚榻外,
不知日转曲阑西。
奚奴扫地收新箨,
吟客敲门看旧题。
几欲相寻无路入,
鹧鸪何处隔烟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深处竹林的茅屋。诗人感叹茅屋环绕着参天的竹子,给人一种岩石般的居住感觉,窗户敞开,绿色映照,让人迷醉其中。诗人长时间倾听着雨声,却不知道白天已转向黄昏。茅屋内的仆人正在清扫地面,收集新鲜的竹笋;有吟客敲门前来观赏旧时的题字。诗人也有意与吟客相见,但却找不到进入的路,仿佛有只鹧鸪隔着烟雾在哭泣。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茅屋竹林和其中生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向往。茅屋竹深处的景色给人以宁静、幽雅的感受,窗户敞开,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诗人倾听雨声,意味着他与自然相处的默契和对大自然的敏感。茅屋的仆人和吟客则代表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他们在茅屋中进行着日常的生活和审美的交流,更进一步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然而,诗中的一些细节也传递了一种无奈和困扰。诗人表达了自己欲与吟客相见的心愿,但却找不到进入茅屋的路径,这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隔阂和无法逾越的界限。最后的鹧鸪隔烟啼,更加强调了这种隔阂的存在,它在烟雾之中哭泣,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与自然之间隔阂的思考和无奈。整首诗意境幽静、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生哲理的空间。

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读音参考

tí jiāng shùn mín zhú shēn chù cì sū xuě xī yùn
题姜舜民竹深处次苏雪溪韵

jié máo zhú lǐ shì yán qī, miàn miàn chuāng kāi cuì sè mí.
结茅竹里似岩栖,面面窗开翠色迷。
zhǎng tīng yǔ lái xū tà wài, bù zhī rì zhuǎn qū lán xī.
长听雨来虚榻外,不知日转曲阑西。
xī nú sǎo dì shōu xīn tuò, yín kè qiāo mén kàn jiù tí.
奚奴扫地收新箨,吟客敲门看旧题。
jī yù xiāng xún wú lù rù, zhè gū hé chǔ gé yān tí.
几欲相寻无路入,鹧鸪何处隔烟啼。

陈颢诗文推荐

结茅竹里似岩栖,面面窗开翠色迷。长听雨来虚榻外,不知日转曲阑西。奚奴扫地收新箨,吟客敲门看旧题。几欲相寻无路入,鹧鸪何处隔烟啼。

新构茅堂就竹西,渭川千亩共襟期。清风扫榻秋来早,苍雪团阴月到迟。插棘每遮东面笋,脱巾还挂北边枝。寻君记得曾留宿,日出三竿尚不知。

卢橘垂黄雨满枝,山禽饱啄已多时。那知岁宴空林里,竹实萧疏凤亦饥。

楼居百尺谢嚣尘,良会攀跻属隐君。望处有山皆入画,坐中无客不能文。一帘花气香春酒,半榻茶烟暝夕曛。自是高怀尚清事,风流不羡醉红裙。

帝乡不可期,归老全此身。清风谢流俗,高节抗浮云。舒啸登东皋,赋诗临涧滨。有酒辄取醉,不负头上巾。乐天以乘化,超然真达人。

微风自东来,地脉初回阳。好鸟出幽谷,潜鱼跃芳塘。欣欣木向荣,涓涓水流香。万物俱得时,吾忧亦已忘。归来衡门下,且复酣杯觞。

农事在东皋,孤往适兹旦。微雨亦既零,土膏湿凝汗。僮奴未尽力,宿草犹余蔓。植杖陇亩旁,耘耔日过旰。劳生虽多艰,卒岁应饱饭。

睡起闲窗日影斜,欲寻幽处一烹茶。芒鞋踏遍前村路,杨柳春风有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