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恨

秋宵恨朗读

六月一滴不沾土,连夜淋漓独何苦。
红蕉碧梧语叶上,黄茅屋漏那能补。
鸡鸣胶胶天欲曙,况乃萧条在羁旅。
吁嗟!恨尔之秋雨。
雨。

相关诗文:

秋宵恨译文及注释

《秋宵恨》是唐代李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月一滴不沾土,
连夜淋漓独何苦。
红蕉碧梧语叶上,
黄茅屋漏那能补。
鸡鸣胶胶天欲曙,
况乃萧条在羁旅。
吁嗟!恨尔之秋雨。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秋夜的不舍和心中的愁苦之情。诗中描述了一个六月的夜晚,雨水滴落不停,作者感到痛苦和孤独。红蕉和碧梧树上的叶子倾诉着无言的悲愁,黄茅屋的漏洞无法修补。天色渐亮,鸡鸣声传来,意味着天将破晓,但作者仍然身处陌生的旅途之中,感到更加凄凉和郁闷。最后,作者发出了一声叹息,对这秋夜的雨水心生悔恨。

赏析:
《秋宵恨》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寥孤独的秋夜情景。通过描写雨水不停地滴落,作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红蕉和碧梧树上的叶子似乎在述说着悲伤的故事,而黄茅屋的漏洞象征着无法弥补的缺憾。诗中的鸡鸣声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但对于作者而言,这个秋夜带来的只有更多的寂寞和无助。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塑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郁闷和悔恨之情。

这首诗词展示了李晔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人生苦难和离愁的思考。它通过对细微的细节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共鸣。

秋宵恨读音参考

qiū xiāo hèn
秋宵恨

liù yuè yī dī bù zhān tǔ, lián yè lín lí dú hé kǔ.
六月一滴不沾土,连夜淋漓独何苦。
hóng jiāo bì wú yǔ yè shàng, huáng máo wū lòu nà néng bǔ.
红蕉碧梧语叶上,黄茅屋漏那能补。
jī míng jiāo jiāo tiān yù shǔ, kuàng nǎi xiāo tiáo zài jī lǚ.
鸡鸣胶胶天欲曙,况乃萧条在羁旅。
xū jiē! hèn ěr zhī qiū yǔ.
吁嗟!恨尔之秋雨。
yǔ.
雨。

李晔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晔诗文推荐

鲤鱼吹长风,曲池芙蓉老。白天坠露凉,湿萤满衰草。兰房灯烬青,独宿知秋早。碧波弄明月,自惜颜色好。起按鸳鸯弦,酸声搅怀抱。

青蘋叶底声蓬蓬,当年曾号襄王雄。秋高八月势转急,忽来吹我茅屋东。令我夜坐难秉烛,使我发白成老翁。吁嗟!恨尔之秋风。风。

六月一滴不沾土,连夜淋漓独何苦。红蕉碧梧语叶上,黄茅屋漏那能补。鸡鸣胶胶天欲曙,况乃萧条在羁旅。吁嗟!恨尔之秋雨。雨。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肠断忆仙宫,朦胧...

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

缥缈云间质,盈盈波上身。袖罗斜举动埃尘,明艳不胜春翠鬓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冰眸莲脸见长新,巫峡更何人。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