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鬭蟠蟀有感

观鬭蟠蟀有感朗读

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
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
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
不入儿童手,谁能较短长。

相关诗文:

观鬭蟠蟀有感译文及注释

《观鬭蟠蟀有感》是宋代诗人顾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徼虫亦可伤,
何事苦争强。
百胜终归死,
一秋空自忙。
吟残庭际月,
冷怯草根霜。
不入儿童手,
谁能较短长。

诗意:
这首诗词以观察斗蟋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斗争和强弱之间的思考。作者提到即使是微小的昆虫也能伤害到彼此,为何要苦苦争强斗胜呢?百战之人终将死去,一场秋天来临时,它们的忙碌又有何意义呢?在寂静的庭院中吟唱,只剩下残月和草根上的霜,寒冷使它们退缩。斗蟋蟀的竞争从不牵涉到儿童的手中,因为在儿童的眼里,它们的斗争既不长久也不重要。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观察蟋蟀的斗争,反映了人生的真相和价值观。作者用微小的昆虫来象征人类的斗争,以此来反思人生的意义。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和功利心态的思考,以及对于追求名利和权势的疑问。作者认为百战之人终将死去,无论斗争多么激烈,最终都会归于平静。秋天的到来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再忙碌的事物也会被时间冲淡。在这个时刻,人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不要被功利和权力所蒙蔽。

诗中的吟唱、残月和草根上的霜,以及儿童的手,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观察。吟唱在寂静的庭院中回响,象征着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索。残月和草根上的霜则是时间的象征,它们的冷寂和退缩代表着人们对于生命和斗争的疑虑和恐惧。儿童的手没有参与斗争,象征着纯真和无私,提醒人们应该回归最初的本性,追求真善美。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观察微小生物的斗争,呈现了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于斗争的质疑,以及对于时间和童真的象征性表达,提醒人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理性和追求真善美的本性。

观鬭蟠蟀有感读音参考

guān dòu pán shuài yǒu gǎn
观鬭蟠蟀有感

jiǎo chóng yì kě shāng, hé shì kǔ zhēng qiáng.
徼虫亦可伤,何事苦争强。
bǎi shèng zhōng guī sǐ, yī qiū kōng zì máng.
百胜终归死,一秋空自忙。
yín cán tíng jì yuè, lěng qiè cǎo gēn shuāng.
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
bù rù ér tóng shǒu, shuí néng jiào duǎn cháng.
不入儿童手,谁能较短长。

顾逢诗文推荐

庭院秋深露气清,夜窗纫补一灯明。莫嫌捣练喧人耳,多少贫家无此声。

雅道终为造物嗔,不教淹屈定教贫。诗家一脉难相继,父子得名能几人。

幽居入翠微,乐似在松时。野景俱成画,山行总是诗。黠禽争浴水,戏鹊倒悬枝。此意谁能识,徜徉只自知。

弹丸弩矢取飞禽,日日端亲望远林。百发少曾能一中,可怜轻动杀生心。

檐雀啾啾无歇时,几回衔食馁雏归。羽毛长得完全后,子母东西各自飞。

三贤堂废西湖上,文庙重营气宇新。若得雪江相配享,方知创立是何人。

堂上瞻三像,衣冠各俨然。两朝贤太守,一代老诗仙。棠影春风里,梅花夜月边。西湖新学校,千载后同传。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