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译文及注释

诗词:《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
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
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

翠华远,但江南草木,
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

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
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
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中文译文:
在开元盛世的阳光下,天上洒下花朵,
月亮照耀下的殿堂里桂树影影重重。
十里都弥漫着芬芳,一枝小巧的金色花粒。
乐声和琴弦在碧池边凝聚,让人回忆起那时的风月忧愁。

翠绿的华美在远处,只有江南的草木,
被烟雾封锁在深宫里。
这是因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酿造,香气浓烈到骨子里。

白白地学习了丹蕉的绚丽,叶片却偷偷染上了艳红。
道士们取次装束,是为了自家的香火传承。
但也可能是因为凄凉,长期沉浸在醉意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创作的,以开元盛世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宫廷禁地中花香弥漫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禁宫中的美景和风月的怀念之情。

诗中以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等景象,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宫廷氛围。十里芬芳、金粟玲珑一枝,形容了花香的浓郁和花朵的美丽。

诗人通过描绘管弦凝碧池上的景象,勾起了当时风月忧愁的回忆。翠华远、江南草木、烟锁深宫等词语,展现了禁宫中的美景和深深的禁锢感。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禁宫中的美景冷淡和被西风酿造的感叹。枉学丹蕉、偷染妖红,形容了作者对自己在禁宫中的努力和追求的无奈。

诗的结尾,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家族传统的承袭和寄托。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境况的无奈和矛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禁宫中的美景和对风月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禁锢和现实的矛盾感受,这首诗的中文译文是: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
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
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

翠华远,但江南草木,
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

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
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
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述了禁宫中的花香和对逝去风月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心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禁宫中美景的渴望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的开头,以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等描绘出禁宫中花香四溢的景象,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氛围。十里芬芳、金粟玲珑一枝,形容了花香的浓郁和花朵的美丽。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管弦在碧池上演奏的情景,勾起了对当时风月愁绪的回忆。翠华远、江南草木、烟锁深宫等词语,展现了禁宫中美景的遥远和禁锢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禁宫中的美景冷淡和被西风酿造的感慨。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禁宫中努力追求的无奈和失望。

最后,诗人提及道士们的装束和家族传统,表达了对自己家风的承袭和寄托。然而作者又担心这种传统成为自己凄凉的根源,长久地困扰在醉酒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禁宫中的美景和对逝去风月的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禁锢和个人命运的矛盾感受。诗人在美景中感叹自身的无奈和追求的艰辛,表达了对禁锢和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