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译文及注释

《江月》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江上皎洁的月光,以及在高楼中对故乡思念之情。诗人感叹自己往日长期作客他乡,如今已经年老,只剩下一块沾满尘埃的手帕。

诗中述说的江月照在水面上,高楼中的诗人因思念故乡而变得郁郁寡欢。他感觉自己仿佛处于天涯海角的客人,面对老去的岁月,只剩下一块沾满尘埃的手帕。诗人运用了江月和高楼来烘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无奈。

接着,诗人以玉露为像,形容江月的明亮透彻,如同玉露亦在江上,而银河则掩埋其中的月光。这样的描写使得整个江面沐浴在银色的明光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最后两句诗描写了一个未知人家在熄灭蜡烛的时候将一些刺绣作品上面刺的字迹挑出,形成了糟糕的皱眉脸。这是诗人在描写这蒙胧中的月夜存在着的些许烦恼和不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一个微小的场景,从而衬托出整个诗的宁静和恬淡。

整首诗以江月为核心景象,通过描写江月和高楼,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思乡情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表达出来。诗句简练而含蓄,表达了诗人淡然处之、物我两忘的心态,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光阴流逝的深切感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