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译文及注释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时水占十万顷,
官寺民居皆浊河。
岂必九渠亡故道,
直缘穿凿用功多。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描绘了河流泛滥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困境。诗中提到,汉代时期,河水占据了十万顷土地,官府、寺庙和百姓的住宅都被浊河所淹没。诗人黄庭坚从这一现象出发,表达了对当时治水工程的怀疑和对过度开发河道的批评。

赏析:
1.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当时河流泛滥的景象,通过数字和事实,展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十万顷的土地被水淹没,官府、寺庙和民居无一例外地沦为浊河的一部分,给人以沉重的视觉冲击。

2. 诗中提到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治水工程的质疑。九渠指的是九条主要河道,亡故道指的是河道改道或消失。诗人认为这些改道的原因并非必要,而是由于人们过度地开凿河道,导致了河道变迁,这种行为过于冒进。

3.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治水工程的功利主义态度的批评。穿凿用功,意味着过分努力和强迫性的工程开凿,而不顾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诗人认为,河流的自然变迁并不需要过度的人为干预。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质朴的描写,传达了对当时治水工程的质疑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诗人黄庭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一个社会问题,并提出了对过度开发和干预自然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启示作用。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