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ì gǔ pí
药材名称 | 地骨皮 |
药材拼音 | dì gǔ pí |
药材别名 | 杞根、地骨、枸杞根、枸杞根皮、红榴根皮 |
英文名称 | root-bark of Chinese wolfberry |
功效分类 | 清热凉血药 |
药用部分 | 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 L.的根皮。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株高1米多,枝条细长,常弯曲或俯垂,植物体具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叶片卵形,卵状菱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柄长3~10毫米。花常1~4朵簇生于叶腋,花萼钟状,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花冠漏斗状,淡紫色,5深裂,裂片卵形,边缘具缘毛,雄蕊5,花丝基部密生绒毛。浆果,卵状或长圆状,红色,种子扁肾形,长2.5~3毫米,黄色。花期6~9月,果期8~11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田野、路边,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各省区。 |
采收加工 | 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
药材性状 | 呈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甘。归肺经、肝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15克,水煎服。用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
药理研究 | 具有解热、降低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对未孕大鼠的离体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还有升白细胞作用,而对免疫器官的重量和常压耐缺氧作用无明显影响。对结核病及慢性炎症引起的低热、潮热等有较好效果,并能改善口渴。 |
化学成分 | 含桂皮酸、大量的酚类物质、甜菜碱、苦可胺、枸杞环八肽、枸杞酰胺、东莨菪素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脾胃虚寒者慎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风虫牙痛:地骨皮,煎醋漱之,虫即出,亦可煎水饮。(《肘后方》) ②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15克,五倍子0.3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渗入耳中。(《圣济总录》) ③治臁疮:地骨皮,去粗皮,以竹刀刮粉,焙干为细末,贴之。(《普济方》) ④治鸡眼:地骨皮、红花同研细。于鸡眼痛处敷之,或成脓亦敷,次日结痂好。(《仁术便览》金莲稳步膏) ⑤治烫火伤:地骨皮、刘寄奴各等分。为末。有水干上,无水香油调敷上。(《心医集》) |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解表、理气、清暑、利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属消食药。
功效与作用:泻水逐饮、解毒、消肿散结。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功效与作用: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