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ǎi mǎ
药材名称 | 海马 |
药材拼音 | hǎi mǎ |
药材别名 | 龙落子、水马、马头鱼、龙落子鱼、鰕姑、对海马 |
英文名称 | sea horse |
功效分类 | 补阳药 |
药用部分 | 来源于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anyder、刺海马H histrix Kaup、大海马Hkuda Bleeker、三斑海马Htrim,acutatus Leach.和小海马H japonicus Kaup的全体。 |
(动)植物形态 | 线纹海马:体长30~33厘米。体侧扁,腹部凸出。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卷曲。头冠短小,尖端有5个短小的棘,略向后弯曲,前方有板状隆起物。吻细长管状。眼较大,侧位而高,有明显眼棘。口小,端位,无牙。鳃盖突出,无放射状纹。肛门位于躯干第11节下方。体无鳞,为骨环所包。无腹鳍及尾鳍。全体淡黄白色,体侧有白色线状斑点。其余4种与线纹海马近似。 |
产地分布 | 5种海马均生活于近海海藻茂盛的水域中。线纹海马、刺海马和三斑海马分布于东海及南海,大海马分布于南海,小海马在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捕捉。捕得后,将尾盘卷,晒干。 |
药材性状 | 呈马头、蛇尾、瓦楞身。吻长,两眼深陷,躯干七棱形,尾部四棱形而多弯曲,布满骨质环节,背面有棘突。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线纹海马:表面黄白色,体上节纹间有许多白色短线纹。刺海马:体背部棘刺明显;大海马体粗长,表面黑褐色。三斑海马:体背的第1、4、7节有黑色圆点。小海马体短小,表面黑褐色。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甘、咸。归肝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用治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癥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
药理研究 | 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可诱生及延长雌鼠和小鼠动情期,对去势小鼠可出现动情期。此外,海马水、醇提取物还具有延缓衰老、促进免疫功能和抗血栓、抗疲劳、抗肿瘤的功效与作用。 |
化学成分 | 海马含甾体化合物如胆固醇等;富含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以三斑海马最高;另含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等17种氨基酸及13种脂肪酸。 |
使用禁忌 |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气喘:海马3克,当归6克。炖鸡食或单用海马焙黄研末,水冲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②治男子阳痿,妇女宫冷不孕:海马1对。炙燥研细粉,每服1克,每日3次,温酒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③治肾阳虚弱,夜尿频繁,或妇女因体虚而白带多:海马12克,杞子12克,鱼膘胶12克(溶化),红枣30克。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海马汤) |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功效与作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