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 máo
药材名称 | 仙茅 |
药材拼音 | xiān máo |
药材别名 | 地棕、独芋、仙茅参、独茅根、仙棕 |
英文名称 | rhizoma curculiginis |
功效分类 | 补阳药 |
药用部分 | 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根粗壮,肉质。地上茎不明显。叶狭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扩大呈鞘状,绿白色,边缘膜质;叶脉明显,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花腋生;花梗藏在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被下部细长管状,上部六裂,裂片披针形,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长柔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狭长,被长柔毛。蒴果椭圆形,稍肉质,先端有喙,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 |
产地分布 | 生于海拔1600米的林下草地或荒地上。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
采收加工 | 2~4月发芽前或7~9月苗枯萎时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蒸后晒干。 |
药材性状 | 圆柱形,略弯曲,长3~10厘米,直径0.4~0.8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轴沟及横皱纹与细孔状的粗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略呈角质状,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并有一深色环。气微香,味微苦辛。 |
性味归经 | 性热,味辛,归肾经、肝经、脾经。 |
功效作用 |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属补虚药分类下的补阳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9克,煎服;或入丸、散;或浸酒。用治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等。 |
药理研究 | 药理研究表明,仙茅有雄激素样和适应原样作用,有抗衰老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功能。仙茅有一定的毒性,一般可用米泔水浸泡后除去红水则毒减。近年来对其成分及作用有较多的研究,基本药理皆为了强壮作用,单用有效,亦入复方中用。另外还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炎、雄性激素样、提高免疫功能、适应原样、提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高Na+-K+-ATP酶活性、抗菌、降血糖、抗癌等作用。毒性很低。 |
化学成分 | 主要含多种环木菠萝烷型三萜及其糖苷、甲基苯酚、仙茅苷A、仙茅苷B、地衣二醇葡萄糖苷、仙茅萜醇、石蒜碱、胡萝卜苷和氯代甲基苯酚的多糖苷类。采用HPLC法测定仙茅中仙茅苷的含量。 |
使用禁忌 | 阴虚火旺者禁服,有小毒。 |
配伍药方 | ①治男子虚损,阳痿不举:仙茅(米泔浸去赤水,晒干)120克,淫羊藿(洗净)120克,五加皮120克。用绢袋装入,酒内浸入一月取饮。(《万氏家抄方》仙茅酒) ②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15克。炖肉吃。(《贵州草药》) ③治老年遗尿:仙茅30克。泡酒服。(《贵州草药》) ④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滇南本草》) ⑤治鼻衄:仙茅、白茅根、踏地消各15克。煮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软坚、消痰、利水、降血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功效与作用:清湿热,健胃。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痛、舒筋活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