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乌药

wū yào

乌药
乌药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
药材名称 乌药
药材拼音 wū yào
药材别名 天台乌药、台乌、台乌药、矮樟根、鲫鱼姜
英文名称 the root of three-nerved spicebush
功效分类 理气药
药用部分 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块根。
(动)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根木质,膨大粗壮,略呈念珠状。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基出三脉,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缘以及山麓、旷野等处。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 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药材性状 根纺锤形,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称“乌药珠”。长5~1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细纵纹及稀疏的细根痕,有的中有环状裂纹。质极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白色。气芳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乌药片近圆形,厚1~5毫米或更薄,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而微红,有放射性纹理(木射线)和环纹(年轮)。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肾经、膀胱经。
功效作用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磨汁或入丸、散。用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等。
药理研究 有增强胃肠活动、止痛、止血、保肝、抗菌、平喘、抗组胺、止血、抗单纯疱疹病毒、抗癌等药理作用,对离体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成分。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有一些属于桉烷的生物碱,有一些属于乌药烷的衍生物;此外,还含有生物碱、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新乌药内酯、乌药烯、α-姜黄烯、乌药醚、双香樟内酯等。
使用禁忌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气喘:乌药末、麻黄五合,韭菜绞汁一碗,冲末药服即止,不止再服。(《心医集》) ②治男子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乌药,上等分。为细末,每服6克,腊茶清调服,或用葱茶汤调服,并食后。(《严氏济生方》) ③治小肠气痛不可忍:乌药(捣碎,酒浸一宿)、良姜、舶上茴香、青皮(去白)各30克。为末。每服6克,以发时热酒调下。(《卫生易简方》) ④治室女月水不调或赤或浊,断续不定,心膈迷闷,腹脏撮痛:乌药60克,当归(切、焙),蓬莪术(炮)各30克。为细末。每服6克,以温酒调下。(《圣济总录》乌药散) ⑤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上一味中药材: 青木香
下一味中药材: 木香
大家都在看
  • 首乌藤
    首乌藤 shǒu wū téng

    功效与作用: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 鬼针草
    鬼针草 guǐ zhēn cǎo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 积雪草
    积雪草 jī xuě cǎo

    功效与作用: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 川乌
    川乌 chuān wū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 甘遂
    甘遂 gān suì

    功效与作用: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峻下逐水药。

分享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