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kuí
药材名称 | 龙葵 |
药材拼音 | lóng kuí |
药材别名 | 苦葵、天茄子、山海椒、苦菜、老鸦眼睛草、天茄苗儿、天天茄、救儿草、后红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天泡果 |
英文名称 | Solanum nigrum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药用部分 | 来源于茄科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草本,根圆锥形,淡黄色。茎直立,叶互生,叶片卵形或近菱形,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宽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或有疏波状齿,无毛或被疏毛。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冠白色,钟形,5裂,雄蕊5,花药顶端2孔开裂,子房2室,花柱长。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基部有宿萼。花期6~7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田边、荒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鲜用。 |
药材性状 |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20~60厘米或过之,直径0.2~1厘米,绿色或黄绿色,有槽状纵皱;质脆而硬,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卵形,长2.5~10厘米,宽1.5~5.5厘米,暗绿色,两面光滑或疏被短柔毛。聚伞花序蝎尾状,腋外生,有花4~10朵,但多已脱落;花萼杯状,棕褐色;花冠棕黄色。浆果球形,直径约6~8毫米,成熟时棕黑色,皱缩。种子多数,棕色。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膀胱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
临床应用 | 煎汤内服,用量9~30克,外用适量,捣敷。用治热毒痈肿疔疖、小便不利、血热吐血、崩漏及多种癌症,如子宫颈癌、食管癌、膀胱癌、鼻咽癌、肝癌等。 |
药理研究 |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伤寒、大肠、绿脓、变形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物对动物有抗炎作用,所含澳洲茄碱、龙葵碱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果有镇咳、祛痰作用。龙葵所含生物碱毒性较大,其未成熟果实中含量最多,误食未成熟果实可致中毒。中毒时可出现: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先快后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中毒时可即给予浓茶水洗胃,以后按发芽马铃薯中毒抢救办法给予对症处理。 |
化学成分 | 龙葵地上部分含生物碱类: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β-澳洲茄边碱。橙色果实中含α-胡萝止素,果实中还含有植物凝集素,又含生物碱类、皂苷类。全草另含甾体皂苷:龙葵素Ⅰ和Ⅱ,还含:α-澳洲茄边碱,去半乳糖替告皂苷等。种子油中含有胆甾醇。根茎含龙葵皂苷A、B,龙葵螺苷A、B。叶中含黄酮苷类。此外,还含有水溶性多糖SNL-1、SNL-2、SNL-3、SNL-4、23-0-乙酰基-12β-羟基澳洲茄胺。 |
使用禁忌 | 脾胃虚弱者、孕妇忌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用虾蟆一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纲目》引《袖珍方》) ②治毒蛇咬伤:龙葵、六月雪鲜叶各30克。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连用2天。(《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1握,连须葱白7个。切碎,加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2次。(《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疔肿:老鸦眼睛草,擂碎,酒服。(《普济方》) ⑤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15克,木通6克。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吐血不止: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人参散) ⑦治白细胞减少症:龙葵茎叶、女贞子各60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⑧治痢疾:龙葵叶24~30克(鲜者用加倍量),白糖24克。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天疱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纲目》) |
功效与作用: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与作用: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属化湿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功效与作用: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