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辟汗草

pì hàn cǎo

辟汗草
辟汗草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
药材名称 辟汗草
药材拼音 pì hàn cǎo
药材别名 散血草、野苜蓿、省头草、铁扫把、蛇退草、香马料、自苜蓿、败毒草、鸡头花草、黄香草木犀
英文名称 Daghestan Sweetclover Herb
功效分类 化湿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tens Ledeb.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干后有香气。茎直立,多分枝。三出复叶互生,有柄。小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1.5厘米,宽约0.5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叶脉伸至齿端;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纤细。花萼钟形;花冠蝶形,黄色,旗瓣长于翼瓣;雄蕊10,二体。荚果卵形,光滑,熟后褐色,有网纹。种子1粒。花期5~7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华东等地区。多生于空旷杂草中。
采收加工 7~8月连根拔起,洗净阴干。
药材性状 为不规则的碎段状,根、茎、叶、花混合。根呈 细段状,茎段表面灰绿色或绿褐色;叶呈碎片状,边缘有细 齿,托叶线形;花呈蝶状,花萼钟状,花冠黄色。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凉,味辛、苦。归肝经、脾经、胃经。
功效作用 和中健胃,解暑化湿。属化湿药。
临床应用 用量5~15克,水煎服。用于暑湿胸闷、口腻、口臭、头胀痛。
药理研究 草木犀有抗疟作用,能使疟原虫形态破坏、死亡,使感染鸡疟的红细胞数减少或消失。
化学成分 茎、叶、花中均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二氢香豆素(dihydrocoumarin);全草含脂肪油约3.5%,果胶约7%,种子含脂肪油约6%。
使用禁忌 脾胃寒者慎用,孕妇禁用。
配伍药方 ①治暑热暑湿:省头草、藿香、通草各9~15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②治赤白痢疾草木犀、仙鹤草各15克,青木香9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疟疾:省头草30克,煎汤。在疟发前1小时服用。(《吉林中草药》) ④治尿路感染:省头草、车前草、海金砂藤各1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白口疮:辟汗草(印度草木犀)捣绒取汁,搽患处。(《贵州草药》) ⑥治皮肤瘙痒:辟汗草(印度草木犀)60克。煨水洗患处。(《贵州草药》) ⑦治颈淋巴结结核:省头草60克,白酒500克,浸泡7天。每次服药酒15~30克,每日2~3次。(《安徽中草药》)
上一味中药材: 草豆蔻
下一味中药材: 厚朴
大家都在看
分享链接